查看原文
其他

Vol.18 AGI 时代下的社会结构,第一轮会发生什么变化?

关注AI炼金术 AI炼金术 2023-09-12


AGI 



前几周一度感觉对AI有点审美疲劳了。
一方面是,目前对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感觉越来越清晰,看到的大部分内容不太有经验的感觉。
另一方面,也是感觉技术侧大家陷入了瓶颈。微调一个开源模型做个问答很容易,但是真正有复杂推理能力的AI,除了 OpenAI 和 Anthropics 也没有看到。
如果只是单纯地聊技术,其实很难意识到到底AI应用的机会在哪里。毕竟目前,大家看到的新一代的 AI 杀手级应用,也只有2个。一个是ChatGPT,还有两个能算作半个的是 Midjourney 和 Character.AI。只有这三个应用,目前算是渗透进入了大众人群里了。

不过上一周出门见了一些新老朋友,又重新看到很多不同人对AGI时代新的视角。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,就是 AI技术本身谁能做出来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接下来的社会结构的改变。
就像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之后,并不是说人人买回家一台蒸汽机,然后大家都多卖了几尺布。而是带来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,商品流通,然后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结构。工人阶级在城市的工厂中诞生,然后大规模的人口进入城市。我们今天大部分的工作,都是围绕城市而生的。
所以今天这一篇,算是纯原创,只是创意也算不上自己的。更多是和朋友们聊天下来的一些粗浅的思考。


🔗 緑洲资本 Vitalbridge|AI 带来的社会结构思考:以工业革命为例来自绿洲资本的这篇文章,我觉得写的很棒



   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冲击

如果我们看上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,固然iPhone刚上市也卖得不错,但是真正对世界开始造成影响和改变,是要等到Android阵营也开始爆发,所有的普通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连接上了互联网。
尽管互联网技术其实从90年代已经普及了很长一段时间,可是直到智能手机出现,才完成了对主流人群的渗透。这个时候,互联网对于社会结构才产生了一次最大的冲击。
单单从功能的角度来看,智能手机带来的,是当时被称之为SoLoMo(Social、Location、Mobile)的应用场景。
如果只是从应用场景来看,我们也许只能想到“高德地图”这样的导航应用,或者进一步,是“滴滴打车”这样的应用。


🔗 https://wiki.mbalib.com/wiki/SoLoMo移动互联网诞生的时候,SoLoMo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核心概念


   变化源于产品的迭代

但是如果从改变社会结构这个视角入手,最大的冲击则是“自媒体”对于“传统媒体”的冲击。
当人人都有一个设备,随时随地都能发布信息的时候。传统的依托于“广播”逻辑的媒体消失了,抖音和快手这样的自媒体平台诞生了。
而且有趣的地方在于,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在第一天发生的。而是通过多次产品层面的进化发生的。



第一代的自媒体平台,在国内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这样的产品,在海外是Twitter和Facebook。大部分人关注的,还是周围的朋友和传统的名人。
第二代,则是微信公众号和头条,我们不只再关注传统的名人,更广泛的信息和人之间的匹配发生。
直到第三代的抖音和快手,通过短视频这个最低门槛的内容创作手段,才完成了这一轮的“信息”这个权力分布的转移。
而正是有了这个信息结构的转移,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新的职业和产品形态诞生了。

如果没有短视频,我们恐怕看不到那么多新的“网红”品牌。而且,尽管我们很少提起,但是实际上这个结构的转移同样造成了“失业”和“就业”。
传统的很多媒体人“失业”了,但是同样也有很多”自媒体“在这个过程中就业了。幸运的是,这个过程里,看起来带来的”就业“还是要远远多于”失业“的。
而且,这个转移我们还不能跳过任何一个步骤。如果跳过微博直接来做个抖音,也只能有一个惨死的下场。而且,对于第二、第三轮的变化,我们其实也很难提前预测,更多的是在事情将要发生甚至已经开始发生的时候,才能体会得到。
那么创业者选择在这个时候预测未来,去预测第一轮可能更合适一些。而不是第二轮或者第三轮,毕竟越往后预测,偏差可能会越大。在2008年预测短视频会成为未来,也更有可能做出来一个短视频手机电视台,而不是个性化推荐刷刷刷的应用。

🔗 https://wallstreetcn.com/articles/3690114更快更便宜的AI甚至都不需要多少技术进步,只需要一点点时间而已


   预测:AGI 时代下社会结构第一轮变化

回到这一轮的AI应用来说,我们会有几个必然会发生的技术进步。
第一个进步是:技术的获取成本会大幅度降低。
我们会看到多模态的模型,更低成本的模型,支持更长的上下文,乃至于开源可商用的模型。这个,会使得今天看起来被OpenAI垄断的技术,每个人都可以获取到。就像安卓提供了一个廉价但是有95%的iPhone体验的应用一样。



第二个进步是,模型本身的推理能力会进一步发展
即使不是忽然冒出来一个GPT-5,变成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。我们也可以依托于未来的模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。
目前来看,GPT-4写代码的能力已经非常不错了,那么更多类似的,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的事情,同样可以被GPT-4级别的模型解决。只需要有更多的数据,我相信什么推理探案、法律诉讼、医疗诊断,都会被AI大规模供给。而且,从我个人的判断来看,所谓的新技术的研发,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 AI 供给。
这些进步,带来的第0轮变化其实已经在发生了,就是Copilot类型的应用。这个如果拿大家最熟悉的移动互联网来看,其实就是各类公司的不做网站做App,然后通过手机或者平板来搞“移动办公”。只是这样的改变,连微博和微信这样的第一轮的信息架构变化都谈不上,所以我称之为第0轮变化。



在我看来,第一轮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,是原先大量服务的“商品化”
今天很多公司找的“服务提供商”,其实交易效率是非常低下的。这个低下的效率,不只是让甲方选择“服务提供商”的成本很高,也让乙方想要赚钱变得非常困难。
比如,我们今天如果要找一个广告代理商来服务,其实双方的交易成本都很高,满意度也算不上高。
作为一个乙方的服务商,你要为头部的企业服务,其实并不容易。

往往头部的企业有各种加供应商的要求和流程。真要服务,还有各种比稿和招标的流程,所以的交易成本极高。而等到甲方用乙方的服务的时候,往往也很难对于质量给出很明确的判断。
很多时候,去判断乙方服务的好坏,往往并不来自于专业能力,而只能看“响应快”、“态度好”这样的软性技能。甚至不少乙方,最终的专业服务层面其实是外包的。比如很多广告代理商去制作创意、出图、出文案是外包给各种自由职业者,内部只有一个面向客户的服务团队,来进行需求响应。
前一阵蓝色光标爆出的新闻,说是全面停用文案外包。我觉得其实和AI的冲击没有太大的关系,而更多的是专业服务领域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个显现。

🔗 https://m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22684386《蓝色光标全面停用文案外包》

而且“响应快”、“态度好”这样的软性技能对于一个乙方来说,也没有那么重要了。毕竟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是个问题,找个专业技能好的也许没有那么容易。搞个大公司的牌子,找一群响应快态度好的年轻大学生还是容易的。所以甲方选乙方,干脆直接找个大公司就得了。
但是,这样显然是不经济的。
这一轮的AI进化,带来的一个潜在的变化,就是专业服务,有可能以一个“商品”来进行交付了。



如果广告创意的制作,不再需要通过一个乙方服务商,而是通过一个个的模型,甚至是自由职业者呢?
或者说,自由职业者自定微调定制的模型呢?这个时候,甲方需要的不再是一个乙方的中间商,而是一个能够接触到足够多的实际服务提供者的平台。就像今天的美团和滴滴一样。我们只需要用一个标准化的价格,就能获取到近乎标准化的服务呢?

在这个场景下,传统的“大乙方”这样的公司平台可能不再存在,新型的“乙方平台”就有可能出现了。
而传统的自由职业者或者实际的服务提供者,是否有可能依托于这样的平台获得更高的杠杆呢?甚至更进一步,因为专业服务的交付变得极其标准化、交易成本极低。是否进一步,专业服务能够覆盖的用户,会从大公司下沉到中小公司和个人?
现在国内的小公司,大概率是没有专门的法务的,个人也大概率没有专门的律师。那么未来,显然应该有啊。而这样的变革,显然原先的“大乙方”也很难跟进。因为本质上,现在“大乙方”赚的钱,其实就是这个复杂的交易成本。革自己的命,往往成功之前,自己的血就先流干了。
这大概是我对第一轮的变革的一个小小预测,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?过几周,我再聊聊一些更不着调的,对于后面几轮变革的预测。




    本周直播一键预约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